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州橘红

北京中医药学会:化橘红的功效与作用、辨别

化橘红和橘红有什么不同,化橘红有什么功效,北京中医药学会带你去看看:

化橘红的历史故事:

北宋时,著名史学家范祖禹被贬化州,患上了严重的咳嗽症,但他仍旧保持每日喝茶的习惯,半个月后,咳嗽竟然基本痊愈,用餐亦觉胃口大开。

他感到奇怪,便问随从,原来随从是从州署一石龙井中取水泡茶的。于是范公来到井边,见井中飘浮着许多小白花,取井水闻之有奇异芳香,井旁有两棵似橙似柚的树正盛开着白花,于是他从井中取回水,又摘了些小花泡茶品饮。

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气喘、咳嗽症全好了。

于是范公访问了州地乡民,查阅不少有关南方植物类书籍和对此树作了仔细研究,终于弄清了这是化州橘红树。

之后他又将橘红花、果送给一些咳嗽、水土不适的人泡茶服用。因此化橘红的化痰止咳、健胃行气的功效流传到了民间。

到了明末清初,化橘红被宫廷列为化痰止咳的御用药物,其时,橘红从开花到结果,官府都派兵守护,并且亲点果数,逐一编号,且有脱落,须拿到官府注销。

然后每年收获季节按例上贡朝廷。这是化橘红成为贡品的历史记载。

一、究其来源

清朝《本草纲目拾遗》载:“橘红治痰症,消油腻、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

光绪十四年彭以孙著的《化州志》载曰,“化州橘红,治痰如神,每片真者值一金”。

化橘红为芸香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化州柚又称为"毛橘红",产自广东省化州市,是传统的道地药材。

柚又称“光橘红”、"光七爪"、"光五爪"。

夏季果实未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将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和部分中果皮,压制成形,干燥。味苦,辛、温。归肺、脾经。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量为3-6g。

1977年药典首次将柚作为化橘红入药。

二、毛橘红和光橘红怎么区别呢?

植物形态方面:

化州柚幼枝、叶、果都密披绒毛,柚果皮光滑无毛;

显微结构:

化州柚栅栏组织是柚的3倍,化州柚含草酸钙而柚没有,化州柚叶脉较厚。

三、化橘红的功效与作用

毛橘红和光橘红的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化橘红含多糖、黄酮、香豆素、挥发油等成分。具有化痰止咳,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作用。

其主要成分是柚皮苷,柚皮苷为化橘红止咳化痰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柚的外层果皮中,柚皮苷的含量直接影响化橘红的药效。

中山大学苏薇薇的团队研究,柚皮苷可以作用于多个靶点,有镇咳、化痰和抗炎作用;柚皮苷具有显著的外周性镇咳作用;

柚皮苷不仅可用于治疗急性咳嗽,还可用于神经源性炎症介导的咳嗽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高敏性咳嗽等。

橘红多糖对慢支肺气肿也具有良好治疗作用,也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同时,相同剂量下,毛橘红化痰和抗炎作用强度显著大于光橘红。

毛橘红含有佛手苷内酯,而光橘红没有。毛橘红的柚皮苷、野漆树苷、水合氧化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明显高于光橘红。

毛橘红总黄酮含量、柚皮苷含量均高于光橘红,且前者野漆树苷含量甚至为后者10 倍。

因此,当地药材毛橘红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药效均优于光橘红。

四、橘红和化橘红是不是同一种药,怎么区别?

化橘红和橘红的区别
化橘红和橘红的区别,不同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橘红和化橘红的来源不同,橘红和陈皮都是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不去内皮者为陈皮,去除内皮白色部分为橘红。(陈皮和橘红是这样的)

橘红和中理胃药则留白,下气消痰药则去白。(留白与去白)

橘红和化橘红所含的主要成份也不同。

化橘红的止咳化痰作用最好,并且用量仅为橘红一半。

总之,化橘红中来源于当地药材化州柚的质量最佳,疗效最好。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久咳、气管炎、哮喘。

现代研究表明化橘红具有化痰止咳、消炎、抗氧化、抗纤维化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急性咳嗽、神经源性炎症介导的咳嗽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高敏性咳嗽等,也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目前化橘红的作用机制还在研究中,化橘红更多的功用也将被解锁。

通过权威的背景中医药学会,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化橘红的功效、和普通橘红的不同。注意了,毛橘红,也即是有绒毛的化橘红。光橘红,就是光秃秃的橘红。

参考文献

[1]化橘红生源化州柚与柚的生药学研究_陈建华[J].

[2]化橘红的研究进展_王艳慧[J].

[3]南药化橘红基原考证_廖弈秋[J].

[4]关于橘红与化橘红的鉴别及合理使用_肖耀军[J].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专业委员会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北京中医药学会

北京中医药学会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中医学术团体,现有会员2万多人,专业分支机构65个。自建会以来,凝聚首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以谋求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为己任。学会致力于推动国内外中医药文化传承、学术交流、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科学普及,协助政府开展中医药政策咨询,出版中医药期刊,为首都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热门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